视觉图像的历史远比文字文本的历史要久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运用视觉图像来记录重大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国的鹤鱼石斧彩陶缸画面上图案的独立性判断出它所传递的故事:以白鹤为图腾的部落曾经战胜了以鱼为图腾的部落。这可能是领导这次战斗的首领生前最富有意义的斗争,因此在他死后,描述战斗结果的记录性图画被画在了他的翁棺之上。在文字出现后,视觉图像在重大纪念性事件的记录上依旧占据重要象征地位,并且沿用许久,例如凯旋门上的浮雕。 文本和图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不同的地位。“如果说文学、哲学、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文本系统为主,那么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图像系统为主。”我们的文明发展是先图像后文字,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院课程设置中,对文本资料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越对图像的重视程度。文史类专业几乎都以文本为重点资料,图片资料仅仅以佐证的形式出现。而同时期的西方院校设有美术史和视觉传播专业,这些专业的研究和教学都对视觉图像的地位重新确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如今,西方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吸收并借鉴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某一种研究方法。对西方美术史研究影响较大的有符号学、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包括女性主义理论等。虽然在这里无法一一列出曾经或者正在影响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但这恰恰证明了与视觉相关的艺术史正已成为了一种多元性的学科。 视觉图像的重要性还不仅仅体现在对美术史的贡献上。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时代,被称之为图像时代或视觉文化时代,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到新兴的电影、电视、摄影、广告、设计、动漫、游戏等无一不是以“视觉图像”为构成。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Grimp)简易的概括“视觉文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他认为改变我们时代的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而这些视觉物象来源于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视觉研究能集中在某些科学图像的技术细节上,然后又释放于便于理解类似这张照片的广阔而松散的思维框架中,充分的开放本学科,超越一切界限的对视觉实践进行研究。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是因为:1.当今的视觉文化正在向科学和非艺术图像的方向上倾斜,例如荷兰的放射物理学博士Arie Van′t Riet 使用X 射线照射植物和昆虫,再用Photoshop 处理颜色得到图像。这是一种新的包罗万象。图像超越了人文主义的边界;2.视觉文化涉及历史、艺术批评、艺术实践、艺术教育、女性主义、女性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殖民主义研究、行为研究、人类学与视觉人类学、电影与媒体研究、考古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视觉传达、平面与书籍装帧、广告学以及艺术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